“上阵亲兄弟,杀敌父子兵。”这句谚语说的是交兵的时分,戎行里的将士要联合如手足和父子,才干协同作战完结艰巨的使命。
不过自古以来,军旅中的确有许多父子兄弟齐上阵的比方,比方两宋的杨家将、岳家军,近代的贺龙家族,毛主席家族等等,都是个中典型。
不过凡是有子弟在浊世中从戎,在血河中冲杀,十几、二十年下来,一个家族中就很难防止有人献身的状况。
比如古代杨家将老令公金沙滩一战,“八子去,六子回”。再如近代,毛主席一门八勇士,贺龙家族更是为革新献身了上百号人。
后人点评这些英豪世家的时分,无不竖直大拇指道一声:“一门忠烈!”这个“忠”便是尽忠报国的忠,“烈”便是指这些家族中,那些为国家而献身的英烈了。
不过也有破例的状况,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,从前有三位梁姓的功臣,他们“同姓同宗”,曾一同为国家的创立立下丰功伟绩,后来功成名就,叶落归根。
提起生平最大的惋惜,这三人竟然说是“咱家啥都不缺就缺勇士”。把为国家献身视为武士的最高荣誉,的确让人大为震慑。
这三位梁姓将军都是江西吉安渼陂村人氏,他们的姓名别离是梁仁芥、梁兴初、梁必业。三个人不是出生在同一个家庭,可是是同一个家族。
梁家家族的祖上从南宋时迁居到渼陂村,从此一个开宗立祠在这里繁衍生息。梁仁芥论起辈分,是梁兴初的叔叔,是梁必业的爷爷。
不过论实践年岁,梁仁芥却和“侄儿”梁兴初一个年岁,比“孙儿”梁必业年长四岁。梁仁芥1929年参与共青团,次年又参与了赤军,1931年入党。
长征时期,梁仁芥曾在红二方面军担任政治部青年部长。之后参与过奔袭金沙江、城山堡战争等闻名战争。抗日战争时期,他在八路军中担任教训主任,专门担任培育营团干部。
从梁仁芥的在戎行中的职务来看,他少年时代在家园应该是读过几年书。所今后来在军中里做政作业业,担任军中的思维建造。
可是每一次交兵的时分,梁仁芥都会跑到一线亲身指挥战争,因而他得了一个外叫喊做“武政委”。解放战争时期,梁仁芥从前指挥过一同美丽的战争。
1948年,梁仁芥参与宜川战争时,他和旅长打开基带领一支独立旅,巧用兵书,出乎意料打得敌军三万人马晕头转向,终究直接弃械投降。
同一年,在陕中冬天战争中,西北野战军二纵要打永丰镇。梁仁芥又亲临前哨门迫击炮,经过抛炸药包的办法,半小时打破敌方防护,帮忙兄弟部队一举消灭敌人一个整编师。
在这场战争中,梁仁芥率部俘敌师长以下9000人,得到王震的赞扬。霸占兰州时,他相同有许多超卓体现,展示出了“武政委”大智大勇的一面,因而1955年他被颁发了少将军衔。
梁仁芥的“侄儿”梁兴初和他同岁,由于小时分家里赤贫,所以没读过几年书,就只能跑到铁匠铺子当了学徒。
1930年,赤军打到江西,梁兴初参了军,后来成为了梁家最传奇的一位英豪人物,还得了两个称谓,一个叫“铁打的将军”,一个叫“万岁将军”。
关于这两个称谓的来历,其实是这样的。梁兴初在从军第二年,就遇到了敌人的“第2次‘围歼’”。其时他在赤军中是一名班长,赤军那时的生存条件反常困难,子弹和枪械严重不足。
梁兴初在那次包围过程中,手上只要一把“大砍刀”,可是当他面临荷枪实弹的敌人时,却毫不露怯,举起大刀,大喊一声就往坡下冲,见到敌人就切瓜砍菜地一顿乱劈。
由于梁兴初的个子比较巨大,气势又足,敌人见到他吓得扭头就逃。在第二年的第三次反“围歼”中,他又两次带伤作战得到上级嘉奖,得了个“榜样连长”称谓。
第三年,在于都河伏击战中,梁兴初的脸颊被敌人的子弹射穿依然带伤上阵。从正午到傍晚连续作战,七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。后来他昏迷了三天,到“鬼门关”转了一圈才回来。
由于有打铁匠的功夫与意志,在陷阵杀敌方面又体现得反常杰出,所以军中将士都称誉梁兴初是“铁打的将军”。不过他交兵并不是只凭一腔孤勇,事实上他是一位智慧过人的指挥员。
1935年,梁兴初在红一军团当侦察连连长的时分,毛主席从前给他和连队指导员安置了一个使命,便是让他们到“国统区”去弄一些旧报纸。
其时梁兴初和连指导员接到使命,就去找了一些兵士的衣服,假充成部队,大摆大摆地跑到一个镇上,让镇长和驻军帮着找旧报纸。
成果让人没想到的是,没有读过几天书的梁兴初,竟然把一个少校副官骗倒了,给他找来不少报纸。
后来毛主席正是经过这一些报纸中的《大公报》、《山西日报》,发现刘志丹、徐海东在陕北有现成的根据地,所以才决议让赤军长征,终究打破敌人封闭,在陕北建立了革新根据地。
解放战争时期,梁兴初带领的部队编入了东北野战军,在黑山、大虎山等地,阻击戎行,屡立战功。可是说起他最光芒的业绩,仍是1950年入朝作战今后。
其时梁兴初担任志愿军三十八军的军长,他带领部队在松骨峰一带与敌人比武的业绩,还被魏巍写进了《谁是最心爱的人》。
后来战报送到彭德怀的手上,彭德怀快乐地来电嘉奖三十八军,在电文中说:“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!三十八军万岁!”
所以梁兴初带领的三十八军,又得了一个新的称谓叫“万岁军”,所以他自己又添了一个称谓叫做“万岁军长”,成为了“万岁将军”。1955年授衔之时,梁兴初被颁发中将军衔。
“三梁”傍边最小的梁必业,出生于1916年,他和叔父梁兴初是一起从军的。梁必业一开始在罗荣桓的手下作业,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做政训作业。
1945年,梁必业调任山东军区榜首师政委,随后去了东北与梁兴初在同一个部队作业,一向到1947年,叔侄二人才别离调到不同的部队。
在中心这几年,梁兴初和梁必业叔侄二人,也从前协作打过几个美丽的胜仗。梁兴初在阵前指挥,梁必业就在后边发动。
梁必业受罗荣桓影响很深,政训作业做得很美丽。梁兴初的戎行解放战争时期之所以可以越战越勇,也和梁必业在戎行中打开的政训作业分不开。
究竟一支戎行要想打胜仗,先决条件是要上下一心,有凝聚力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让将士们承受一致、正确的思维宣扬。
1947年,梁兴初和梁必业别离脱离一师。又过了两年,也便是在1949年5月,他们叔侄二人被一起调到三十八军,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1950年,梁必业被调到中南军区,担任政治部组织部长。1955年授衔之时,梁必业被颁发了中将军衔。
1955年授衔之时,梁仁芥是少将军衔,梁兴初、梁必业都是中将军衔。梁仁芥虽说是戎行里的政委,却也是一名指挥家,由于常常以身作则,所以被叫做“武政委”。
梁兴初是三梁中劳绩最大的,虽说是打铁匠身世,却不是寻常的“武夫”,在战场上一向体现得有勇有谋。在抗美援朝时期,他的体现更为杰出,带领三十八军打出了万岁军的风貌。
梁必业是罗荣桓亲身带出来的学生,他业术有专攻,在军政建造方面有功劳,后来在八十年代进入军事科学院担任政委兼党委副书记。
吉安渼陂村梁氏家族,一门出了三位开国将军,为新中国立下了丰功伟绩。寻常人做到这个份儿上,免不了由于光耀门楣而自鸣得意,不过“三梁”却在惋惜家门中没有出一个“勇士”。
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唐朝大诗人高适在《燕歌行》中,描绘兵士阵前杀敌的诗:“相看利剑血纷繁,死节历来不管勋。君不见疆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。”
·赵广军生命热线直播吴东峰《生命奇观》:开国将军战伤故事引发青年热议,两小时在线网